龙困与微行_第一章这是一种较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这是一种较量 (第4/5页)

圣的钟声绕梁三日撩拨起人们心底的希望和诚挚:“副局长不要当了,有什么当头?到省里去…”

    于是,他本已宁静了的心又失去了宁静。欲望总会使人失去宁静。

    部长叶飞总是将周惠视为平等的对话伙伴。在后圆恩寺的居所内,他扬扬下颏,招呼周惠说:“哎,小平出来了,我今天要到他那里去看看。”

    周惠眨眨眼,说:“请你给小平同志捎句话,跟他问声好,再跟卓琳问个好,二十年没见他们两口子”

    叶飞望着周惠,解释:“这次我不好带你一道去,他没约你。”

    “我不去。”周惠眨着眼笑笑“就请你捎个好,提一句就够”

    两人对视三秒,都笑他们都是懂政治的仕途上人,都明白“捎个好”的意义。

    叶飞回来,对等候的周惠说:“我已经代你问了好,小平原话就一句:‘叫他找华国锋去,他们都是湖南的。’”

    邓小平一句话,令周惠犹豫二十天,过去的下级,现在的领袖,好找能找他先找了国务院副秘书长商量:“你看我能不能找华?”

    副秘书长沉吟片刻,道:“我看可以。你们过去相处还好,你对他也是器重的,还有周小舟,都曾器重提拔过他。庐山会议之后,你们下台,不是向主席推荐过他”

    “此一时,彼一时…”周惠仍在犹豫“找他,他要不理我再说,他现在的情况,如果…”

    话未尽,言外之意懂政治的人都懂。如果周惠过去是华国锋的下级,现在找华正当其时;偏偏周惠过去是华国锋的上级,现在去找成为“英明领袖”的华国锋,其中便有诸多难言之尴尬。

    “唉,可以写个条子嘛,管他理不理!理了好,不理也坏不到哪儿去。”国务院副秘书长说“我把条子帮你送叶帅处,让叶帅转华主席,他理不理,我们该做的就算都做”

    “你说的也有道理。”周惠终于下了决心,给华国锋写个条子:

    华主席:好久不见你抓“四人帮”功劳不小。你现在日理万机很

    忙,什么时候得空,我愿意去看看你,说几句话。

    周惠

    这张条子装入一个信封,封面写有“叶副主席转华主席收”

    信发半年,没有任何回音,便以为是石沉大海,渐渐忘却一边,却又在一九七八年初春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电话,说华国锋约见。真是好事多磨。偏遇周惠重感冒卧床不起,又担心把感冒菌带入中南海,只好回话陈明情况:重感冒不宜见,怕传染华主席。

    现在又过去两个月,华国锋再次约见,身健神清,正好赴约。但见面之后又该谈什么粉碎“四人帮”后的日子,举国宣传颂扬华主席,是为了政治稳定,确立核心、建树权威还是一场新的造神运动?每当广播里唱出“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本来动听的曲调却由于歌词的更改令人起鸡皮。是因为过去与华国锋太熟而听不得这种颂词?还是他经历太多波折已经养成对此类谀倾之词的警惕和厌恶?…

    他忽然又想起一年前陈云在北京医院的谈话。粉碎“四人帮”华国锋分明有功,陈云却强调不须这样讲“是共产党员应该办的事”看来,他正是怕民众和某些干部缘此又搞起一场新的造神运动。

    他打住思路,转身离开窗口。因为汽车已驶到楼下。

    车轮沙沙,小轿车轻快地驶上长安街。周惠仰靠车椅背,两眼微眯,黑森森的目光透出一种哲学家才特有的那种隽冷的思考。

    右侧已是***城楼,左侧是毛主席纪念堂,若照直前行,便会看到那堵“西单民主墙”周惠觉得那根中枢神经被冥冥之中的手指拨动了一下,全身跟着颤动,万千念头便循着那拨动的旋律跃将起来:东边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最高象征,西边是中国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各种无政府主义、反政权秘密团体的“圣地”这一对相距两公里的对立物,现在都是北京最吸引人的“旅游景观”外地来京人员,有的直奔故宫,有的直奔纪念堂,也有的直奔西单墙,更多的人是“一日三游”定要将这三处地方都逛到,以感受那迎异的政治、文化氛围。

    所谓西单民主墙位于西单大街东南侧,不过一堵长约二百米的灰色砖墙。由于它面对宽阔的长安街,位置醒目,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北京无数张贴大字报的园地之一。一九六六年这里率先贴出“打倒刘少奇”和“打倒邓小平”的标语,到了“四·五”运动时,这里又率先贴出呼唤邓小平出山的标语和声讨“四人帮”的诗词。从一九七七年夏开始,这堵墙成为上访人员忆苦诉冤,争取公众同情支持的大字报集中地,并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进而吸引来外国记者和联袂而来的换了便衣的警察。于是,这堵墙不但位置合适作传媒。那形成的人文环境也是具有能充分发挥传媒作用的特点。

    周惠毕竟久经政治斗争考验。他对中国封建传统的认识远比西单墙下的人们来得深刻,所以,他对中国建立、完善民主与法制的思考,也远比西单墙下的人们来得明确可行。

    对于毛泽东讲“马克思加秦始皇”周惠初始总是从积极方面去理解,到了庐山会议,渐渐看到并亲身体验到了可怕的消极面;再到“文化大革命”更发现是一场噩梦;粉碎“四人帮”后,痛定思痛,反思毛泽东制定和坚持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中心论》,人多好办事的《人口论》,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论,以及世界革命中心论,实在是给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和灾难性后果。由此再进一步沉思这些错误何以能在中国发生并在二十余年中受到多数人支持或容忍,便感觉到封建与迷信在这个文明古国所具有的深厚广大的基础。

    他想起一位哲人的话:“迷信是人类本身存在的一部分;在我们以为已把它全部清除了的时候,它却藏身在最出人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