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争雄斗死绣颈断 (第1/3页)
第十八章 争雄斗死绣颈断 ——出自《全唐诗》一百六十二卷·李白〈雉朝飞〉 诸葛家和韦家,都是诸子百家的遗族,被笔冢主人悉心扶持,遂成了笔冢传承的两大流派。历代笔冢吏多出自两家门下,都是绵延千年的大族。 这两家从创立之日起,就一直隐隐有着竞争关系,彼此互别苗头,都想压过对方一头。自从南宋末年笔冢关闭以来,两家为争夺有限的笔灵资源,更是势同水火,一度视若仇寇。 但无论两家争斗如何激烈,有一条底线却是始终不曾跨越——即是从不动摇对方根本,不赶尽杀绝斩草除根。这是因为儒门如日中天,势力太过强大,作为笔冢传承的两家,实际上是唇齿相依。这一个传统,这些年来从未被破弃过。 一直到现在。 罗中夏没有想到,这一次对韦庄发动攻击的,居然是诸葛家。这可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攻势,而是从一开始就拉足了架势的灭族之战! 先是天人笔和儒林桃李阵,后是诸葛家的总动员。 老李可真下得了狠手。 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诸葛家笔冢吏,罗中夏咬了咬牙,放弃了冲到费老和魏强面前质问的打算。他只是一个人,算上颜政和秦宜才三个,根本无法与人多势众的诸葛家抗衡。而今之计,是尽快进入内庄,把外面的情况告诉韦家和彼得和尚。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随着他吟出这两句诗来,天空隐然开始有繁星闪落,个个茫大如豆;从天空的另外一端,则有金云涌来,其中雷声阵阵,有兵甲铿然之声。 这只是青莲遗笔幻化出的虚像,表面大气磅礴,实则不堪一击,不过唬人的话,一时也够了。借着这些幻境掩护,罗中夏拔腿就走,飞快地跑上竹桥。 在更远的地方,颜政和秦宜也发觉了事情有些不太妙。他们看到罗中夏放出幻境,知道不是硬拼的时候,两人很默契地交换一下眼色,也向竹桥跑去。 诸葛家的队伍突然看到眼前这一番辉煌景象,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队伍中的费老冷然道:“这不过是幻觉,叫他们不要迟疑,立刻前进!” 一人道:“费老,前面那几个装神弄鬼的小杂碎,要不要派人去清理掉?” 费老沉吟片刻,说道:“敢出来破儒林桃李阵,一定是韦家的硬手。不要轻敌。” “明白。”那人点头。 费老道:“刚才天人笔只吞噬了一半卫夫人笔阵图,现在韦庄内的笔冢吏恐怕还有不少。你们务必要跟随自己的团队行动,保持对敌人的优势,不要落单。” “那我们,要不要开始突击?” “就这么慢慢走过去就好。”费老淡然道,表情有些疲惫,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疲惫。于是诸葛家的队伍仍旧保持着松散队形,缓缓朝着内庄移动,逐渐形成一条半圆形的包围线。这包围线疏而不乱,内中暗藏杀机。一看便知,他们是不打算让一个人逃脱。 远远的,有两个人并肩而立,正朝着内庄方向望过来。一人身穿长袍,一张略胖的宽脸白白净净,不见一丝皱纹,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玳瑁黑框眼镜,正是诸葛家的现任族长老李;而另外一个人瘦高细长,通体皆白,面色木然铁青,俨然是一个笔僮的模样。 “你们诸葛家,真是打的好算盘哪。”那笔僮冷冷说道。它说话的时候,只见到嘴唇嚅动,其他面部肌rou却没有一丝变化,显得极其生硬冷峻,就像是一个木偶,只有双目炯炯有神,如同被什么东西附体。 老李听到它说话,微微侧过头来:“我们诸葛家不惜破弃了千年以来的原则,来助尊主,难道还不够诚意吗?” “还不够。”被老李尊称为“尊主”的笔僮断然道“我要求的是绝对的奉献,绝对的服从。” “诸葛家五十六位笔冢吏,除了如椽笔以外全数在此,可以说是精锐尽出。这对尊主来说,还不够吗?” “哼,精锐尽出?儒林桃李阵被人搅乱时,你的护法在哪里?”笔僮未等老李分辩,它又说道:“你的心思,我岂会不知。你故意拖延迟至,先挑动我的天人笔与笔阵图争斗,再纵容他们破坏桃李阵。如此一来,既削弱了韦庄的实力,又未让天人笔实力大至不可收拾,你好从中渔利。” 老李露出温和的笑容,他未作任何辩解,反而咧开嘴坦然道:“尊主明鉴,这正是我定出的方略。” 笔僮不以为然道:“哼,你们这些小辈,总试图玩这种小伎俩…我的黑衣儒者,可是损失了二十几具呢。” “反正尊主实力卓绝,并不在意这些锱铢之事。晚辈身为族长,毕竟得为族里考虑嘛。”老李平静地回答。他知道眼前这个家伙,有着深不可测的实力与超凡的智慧,与其耍小聪明,还不如把一切都摊开来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你算是哪一种?”笔僮突然问道。 “往小处说,是为了诸葛家的存续;往大处说,是为了国学复兴。是利是义,一念之间而已。” 笔僮的双目闪过一丝值得玩味的光芒,它机械地抬起手臂,指向内庄:“天人笔只吸取了五成笔灵。韦庄之内,尚有半数。你的人进去,恐怕也得费上一番手脚。” “这种损失早已在晚辈计算之内。”老李恭恭敬敬道“但回报总是好的。至少这一半韦家笔灵,我可以收回大半——倘若放任尊主的天人笔吸取一空,诸葛家固然可以轻易攻陷韦庄,但也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