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青松来风吹古道 (第2/4页)
光微绽,比之刚才更盛,几乎把整个身体都包裹起来。在场之人,无不惊诧万分,只能傻愣愣地看着这不可思议的景象。 陆游这一拳挟风持雷,居然隐隐带有风波流动。朱熹的紫笔碰到这一拳,又是一阵剧颤,霎时间光芒四射。拳头砸到紫光之上,紫光微微往里凹了半分,便再不退让。一拳一笔胶着在了一起,两者接触之处劈啪作响。陆游赞道:“好一个浩然正气!”五指攥紧,手腕偏转,整个拳质与刚才的气势已大为不同。 寻常人来看,这一拳雄浑凌厉,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强悍武功招数。可在陆氏兄弟眼中,这一拳与刚才相比,少了几分武道的暴戾,却蕴藏着几丝熟悉的文质。 “《汉书》?” 陆九渊疑惑地喃喃道,陆九龄点点头道:“你也这么觉得?不知为何,我看到那一拳时,心中不由自主浮现出的居然是《汉书》,真是奇妙。” 陆九渊紧皱眉头道:“不错,拳法与文学,这两者明明风马牛不相及,可为何我看到叔叔的拳路,就如同在阅读《汉书》一般。好生难以索解…”他一向很厌恶这位族叔,总觉得他粗俗不堪,与读书士子不是一路人,可如今见到陆游的拳法,竟有了读览大家名篇的感觉,心中惊诧,如波涛翻卷。 陆九龄轻捋胡髯,猜测道:“《汉书》向来是以古朴刚健而著称,也许与叔叔这一拳的风格有所暗合吧…” 这边拳笔相持了数十息的功夫,拳头越压越深,紫笔微显出不支之象,眼看就要被戳破。朱熹露出惊讶之色,他缓缓转过头来,盯着陆游道:“你原来是…不,你不是…” 陆游笑道:“你若能胜得我,我便告诉你!”同时把拳头的力道又加大了几分。 “好!”朱熹双肩微震,两道精芒从眼中射出。他头顶的紫笔陡然涨大了数圈,登时把整个澄心阁笼罩在一个完美的紫光圆球之中。陆氏兄弟和陆游立刻觉得身体变得重逾千斤,沉重无比,浑身的骨骼都被压得咯咯作响,不由得双手撑在地上,动弹不得。强大的压力之下,陆游的拳势也被迫减缓下来,他眉头一耸:“这笔是什么来头,竟有这等能耐!” 朱熹淡淡答道:“算不得什么能耐,无非是顺应天道,理气体用罢了。” “理气体用?” 陆氏兄弟听了暗暗心惊。这理气论,本是朱熹一贯主张的,他认为天地之间,先有“理”,后有“气”,理是形而上者,是万物运转的规律;气是形而下者,是生成万物的质料。理依气而生万物,所以这天地之间,无非只有理、气二字。 这套理论陆氏兄弟早已熟知,他们请朱熹来鹅湖寺论道,也是想就这个学说进行辩驳。想不到,这个朱熹居然已经把“理气”发挥到了这种程度,早已脱离了学术的范畴。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体用啊! 陆游冷冷“哼”了一声:“什么理气体用,我看也不过是故弄玄虚。倒要看看我这拳头,是不是破得开!”他猛一提气,整条右臂肌rou紧绷,右拳居然硬生生扛住重重压力,朝着朱熹面门捣去。 朱熹不闪不避,站起身来沉声道:“天人感应,万物归道。在这枝笔的范围之内,我就是理,我就是气,我就是这天地之间的规矩!”说完这一句话,朱熹的身躯陡然变得高大起来。紫光圈内的压力立刻发生了逆转。猝不及防的陆游和陆氏兄弟身子俱都先是一沉,然后飘浮到了半空,好似地面对他们已无任何束缚。 陆游有些恼怒,他之前可从来没想到过朱熹的领域控制如此强大。他闷哼一声,在半空转动腰身,双拳连连击出。朱熹不慌不张,一一闪避。只要在紫光的领域内,他就可以轻松改变规则,饶是陆游拳劲再强,也难以碰到他。 陆游连续打出数十拳,全都被朱熹改变了运动规则。澄心亭内一会儿沉滞雍塞,一会儿飘忽无定,他的动作变形得厉害,拳拳落空。陆游暗想这样下去早晚会被朱熹玩弄于股掌,立刻双掌猛然一合,一股气劲喷薄而出,身子借着这股力量霎时退开了数十步,脱离了紫光的笼罩范围。朱熹也不紧追,只把圈内的规则恢复正常,慢慢把面如土色的陆九龄和陆九渊重新搁回地面。 看到陆游退开来去,朱熹站在亭中道:“阁下已经见识到了,可以收手了吗?” 陆游发觉自己头顶的发髻已经散开,他索性一把扯下束巾,把头发散披下来,大声道:“这理气果然不得了,让我再试试。” 朱熹皱了皱眉头,心想我已留足了面子,这疯子怎么还如此纠缠不清。 他生性并不争强好胜,但却极为固拗,陆游既然如此逼迫,朱熹也自然不会一味忍让退缩。他双袖一拂,如同一块顽石坐定,对数丈开外的陆游道:“倘若这一次你还攻不进这圈子,便不要妨碍了我与陆家兄弟论道。” 陆游道:“好!一言为定。”他这次也不再靠近澄心亭,只是远远地轻抬右臂,手掌做了个握笔的姿势,手臂微屈,忽然道:“九龄、九渊,你们两个仔细了。我这一招威力太大,可说不定会伤到你们。” 陆氏兄弟面色俱是一变,正要起身离开,朱熹却道:“圣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两位学究天人,超凡入圣,不必如此惊惶。有我的浩然正气,可保全两位安全。”陆九渊、陆九龄相顾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