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侯将相录_第五十五章旗鼓相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旗鼓相当 (第3/4页)

下太平了。”

    葛平章道:“君等误矣,这是中原武林自己的事,何劳君等劳神?”

    犬养建道:“葛侯请听一言,齐公新丧,葛侯就是中原武林祭酒,一言九鼎,可以作主!”

    葛平章道:“以天下为己任,葛某颇有此意,齐公不慎失手,武林道义,葛某也就当仁不让,慨然承担…”

    山本九十八道:“恁地说,你一句话,愿不愿,不就得了!”

    葛平章道:“话不是这样说,我们中原是讲究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葛某人如果爱惜羽毛,就更不能做自毁令誉之事,如果答允了君等要求,整个武林绝不同意,葛某岂非成了天下之的?”

    山本九十八道:“你既自称是能代表中原武林,那么,大家就该听你的…”

    “不错,如果葛某人做得对,大家没话说;否则,葛某人无以向天下同道交代!”

    山本九十八叫道:“你到底愿不愿?”

    葛平章厉声道:“不愿!何况,三王武学尚不知下落”

    山本九十八怪叫道:“三王武学,又有什么了不起?你当作宝贝?便是三王在世也没什么!”

    “住嘴!”葛平章怒叱:“若敢不逊,就请自便!”

    山本九十八刚怒嘿一声

    犬养建沉声道:“葛侯请听一言,吾等奉敝岛主之命,就以此事与葛侯相商,如葛侯俯允,则不管三王武学落于何人之手,吾等负责追查下落,与葛侯无关,吾等乐于尊奉葛侯再高升三级,互相提携…”

    “谢谢美意!”葛平章怒笑道:“恕葛某有负雅意,请勿再言,免伤和气。”

    犬养建阴森森地遭:“葛侯三思,如加拒绝,恐有不便!”

    葛平章拂袖而起,冷然地:“话到此为止,恕不远送了。”

    是下逐客令了。

    山本九十八大吼一声:“葛平章,你有什么不得了,你不识抬举,吾等就拼个高下。只要把你宰了,敝岛主就取三王而代之…”

    葛平章大怒,狂笑一声:“化外倭寇,也敢在本侯面前撒野?别怪本侯在家门口欺人。

    你们只管去准备好,叫东条俊来见本侯听训;否则,中原将是汝等葬身之地!”

    山本九十八暴跳起身,就要

    犬养建沉喝一声:“老三坐下,让吾来向葛侯讨教,中原武林,不倚多为胜,一对一,最是公平。”

    山本九十八道:“你有了对手,我和老二、老四又怎么办?”

    葛平章怒笑道:“葛某人既然不妄自菲薄,你们四人一齐上好了,你们带来的人也尽管一齐上好了!”

    山本九十八一怔,嘻嘻怪叫:“好哇,上!”

    人已向葛平章扑出。

    葛平章虽弄不清对方如何部署,好像在拖延时间,但对方既己发难,就是动手不用留情了。因此,他立下决定,必须先把这四个解决了,才能掌握主动

    因此,他大袖一拂,一记“大罗袖”卷出,袖底翻掌,就是一记“大力金刚手”

    山本九十八虎吼一声,去如怒矢的身形,好像撞着墙壁,一窒之下,翻落地面。

    葛干章刚道:“承让了”

    山本九十八怪叫一声:“再来!”

    人已再次猛扑。

    葛平章劲喝如雷:“来得好!”掌出比话快,是佛家降魔大须弥手。

    空际砰地大震,气漩怒卷,匝地起惊尘。

    山本九十八明明又被震飞丈外,但是,一沾地,又挺身而起,呼地吐出一口长气,双目赤红,额暴青筋,大吼一声,第三次飞扑而上。

    这一下,使见多识广的“富国侯”葛平章也大为心惊,迷惑不已。

    他在两度出掌之余,已有所觉。

    那就是,当掌力打实的刹那,对方的身形如泥鳅一样滑溜。

    隐约中,又似对方有一种柔软的力道把他的力遭化解消失。

    如说对方是练有佛道两家的护身真气,则应该有反震之力。

    如说对方练有十二成火侯的硬功,如金钟罩,铁布衫,罗汉功之类,则硬碰硬,必有更大的声势。

    以葛平章的功力而言,即使对手已经练到刀枪不入的火候,在他内家掌力之下,重则会震碎对方内腑,轻则使对方吐血。

    而对手只是被震退而已。

    且又能连续再犯,足见对方不怕打,能挨打,这是什么门路?

    据葛平章所知,长青岛的武功,以剑道、刀法、摔跤,近身扭绞空(即唐手道)为最拿手擅长,而以忍术为不传绝学。

    只是,依照眼前的情形来判断,以上所知的功夫,皆大此“异象”

    名家交手,最忌不明对手虚实。

    如能先明白对手所精何艺,再针对克制,是必cao胜券的不二法门。

    如果连对手有多少实力,几许火候等全不了然,那就犯了大忌。

    但是,不容他多想,山本九十八又疯狂扑来,且一次比一次猛烈。

    葛平章只好四度出掌,却是左袖暗捏金刚诀,准备看出对方的“弱点”所在后下手…

    又是一阵闷震,沙尘惊涌。

    山本九十八仍是被震出三丈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