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论照相之类① (第3/3页)
丰起兵讨王莽,兵败后被“磔尸陈市”;随翟义起兵的人,也被屠杀。据《汉书·王莽传》,翟义党王孙庆被捕后“莽使太医、尚方与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龟导其脉,知所始终,云可以治病。” ⑤ 《析骨分经》 明代(文中说是宋代,疑误)宁一玉著,收入清代陶[王廷]编纂的《续说郛》第三十卷中。 ⑥ “万物皆备于我” 语见《孟子·尽心》。 ⑦ 关于月经jingye毛发爪甲等入药的说法,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二《人部》中曾有记载。 ⑧ 曾大人即曾国藩,李大人即李鸿章,左中堂即左宗棠,鲍军门即鲍超。他们都是清朝的大官僚,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⑨ 新党 清末一般人对维新派人物的称呼。⑩ 铡包勉 我国过去流行的剧目之一。内容系根据民间传说,演宋朝包拯奉公执法,不徇私情,铡杀犯罪的侄儿包勉的故事。 ⑾ 指晋代文人刘伶等。《世说新语·任诞》中说:“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言衣,诸君何为入我言中?’”又《德行》中说:“王平子、胡母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 ⑿ Th.Lipps 李普斯(1851—1941),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他在《伦理学的根本问题》第二章《道德上之根本动机与恶》中说:“凡欲使他人为奴隶者,其人即有奴隶根性。好为暴君之专制者,乃缺道德上之自负者也。凡好傲慢之人,遇较己强者恒变为卑屈。”(据杨昌济译文,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 ⒀ 孙皓(243—283) 三国时吴国最后的皇帝。在位时yin侈残酷,常随意杀戮臣下和宫人,或剥人面,或凿人眼,无所不用其极。降晋后封归命侯。据《世说新语·排调》载:晋武帝有一次问他:“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乎?”他正在饮酒,立刻举杯对武帝唱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⒁ 梅兰芳(1894—1961) 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京剧艺术家。他是扮演旦角的男演员,在京剧表演艺术方面有重要成就。 ⒂ 麻姑 神话传说中的仙女。据晋代葛洪《神仙传》:东汉时仙人“王方平降蔡经家,召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许,手似鸟爪,顶中有髻,衣有文章而非锦绣。” ⒃ 《红楼梦》 长篇小说,清代曹雪芹著。通行本为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作。 ⒄ 泰戈尔(R.Tagore,1861—1941) 印度诗人。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一九二四年四月曾到中国。下文的“竺震旦”是泰戈尔在中国度六十四岁生日时,梁启超给他起的中国名字。 ⒅ 罗丹(A.Rodin,1840—1917) 法国雕塑家。作品有《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 ⒆ 淮尔特(O.Wilde,1856—1900) 通译王尔德,英国唯美派作家。著有《莎乐美》、《温德米夫人的扇子》等。 ⒇ 罗曼罗兰 (Romain Rolland,1866—1944) 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剧本《爱与死的搏斗》等。 戈尔基(1868—1936) 通译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22) 吴昌硕(1844—1927) 名俊卿,浙江安吉人,书画家、篆刻家。 (23) 林琴南(1852—1924) 名纾,号畏庐,福建闽侯(今福州)人,翻译家。他曾由别人口述,用古文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多种,其中不少是外国文学名著,在清末至“五四”期间影响很大。到了“五四”时期,他是最激烈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在给蔡元培的信及小说《荆生》、《妖梦》中,诋毁新文化运动者;其中《荆生》一篇大意说:有田必美(影射陈独秀)、金心异(影射钱玄同)、狄莫(影射胡适)三人聚于陶然亭,田生大骂孔丘,狄生主张白话,忽然隔壁走出一个伟丈夫荆生来,把三人打骂一顿。荆生是林琴南自况,鲁迅在文中用“识荆”二字含有双关意思。 (24) “识荆” 语出唐代李白的《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后来就用“识荆”作为初次识面的敬辞。 (25) 仿单 介绍商品的性质、用途和用法的说明书。 (26) “如夫人” 即小老婆,语出《左传》僖公十七年。 (27) “引车卖浆者流”的文字 林琴南在一九一九年三月给蔡元培的信中攻击白话文说:“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cao之语,按之皆有文法,…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 (28) 南亭亭长 即李宝嘉(1867—1906),字伯元,江苏武进人,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等。我佛山人,即吴沃尧(1866—1910),字趼人,广东南海佛山人,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等。 (29) 创造社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著名文学团体,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和成仿吾等。在一九二三年出版的《创造季刊》第二卷第一期周年纪念号上,曾刊印他们三人合摄的照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