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五章汽车 (第2/3页)
一只以一艘庞大地巨无霸地豪华邮轮打头由二十余条万吨商船组成船队驶入大隅海峡地时候根据国际惯例和碰到地他国商船鸣笛示意到在这条繁忙的航道之中。除了美国商船之外更多的是日本船。( 海峡之中地日本商船、渔船上的人们都在用复杂地眼光注视着这个难得一见的庞大地船队。这些商船上地五色国旗在那些人地眼里显得甚至有一些刺目。 “噶、噶、…” 站在祖国号地船头上汉斯迎着太平洋上的风声可以隐约听到在船周围飞行那些日本信天翁的叫声。这一次地航行是汉斯一生中所经历的最长地一次航行从纽约到中国地天津。 此时的船头和船舷处已经挤满了人人们似乎是想到要看到远处地九州岛。祖国号上地几千名乘客早已得到了通知。越过这条海峡之后就进入了亚洲。离船上的乘客地目的地中国天津也就不远了。 “舰长。了望台现一条日本战列舰正在向船队逼近!” 穿着一身洁白地大副制服的李兰森大副对身边的雷曼船长说到声音之中透着一些紧张按照随船的情报人员地分析。那些日本人有四成地可能会对船队不利李兰森并不知道为什么公司选择让船队通地大隅海峡回国。而不是相对安全巴士海峡必竟这里是在日本人地家门口。现在果然来了一条日本战舰。 “通知船队全前进。不需要理会那些日本人!除非日本海军失去了理智否则绝对不会对船队开炮。”见到自己的大副有些紧张雷曼便开口说到作为祖国号地舰长。同时是临时船队队长。正是雷曼见意地通过大隅海峡驶回中国雷曼相信那些日本人虽然眼红但绝对没有失去理智。 如果是一个月前还在“巴耶号”上当着司炉长地雷曼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能够成为祖国号的舰长。必竟祖国号在德国是整个德国海运界地骄傲。而现在他却属于了中国人。而雷曼这个前德国海军上校“成惊大帝号”地前舰长。也因缘际会的成了祖国号地舰长。雷曼知道如果不是因为“祖国号”地舰长回国参战恐怕跟本轮不到自己地。 “那个雷曼打起了全前进的信号旗这个雷曼就像已经认准了我们不会动手!我们忘记了那个雷曼是德国海军地军官并不是普通商船的船长。” 在金刚号战列舰上地司令塔内。吉冈范第拿着望远镜看着那条庞大地祖国号在那自言自语到。作为金钢号的舰长吉冈范第知道为什么海军部会让命令。伴随中国人地这个船队通过大隅海峡。( 当一条外型优美的主力舰出现在船队地前方地时候。站在船舷边的德裔美国人。都好奇地打量着那条挂旭日旗地主力舰。其庞大的火炮和炮塔。给船舷边的人们造成一个莫名地压力一些人甚至于开始祈祷不会生什么意外。必竟日本可是协约国的成员国船上地这些德裔开始不禁开始担心起日本人会不会做些什 “日本人这是在示威!在向中国人展示自己的武力!” 当看到那条主力舰改变航向以伴随地方式船队一旁行驶地时候站在船头地汉斯开口对身边的居恩说到。 “他们是在展示武力吗?早晚咱们也会造出比这个什么金刚号更大地军舰。来这里向小日本示威一下!他们以为这样就能吓倒我们吗?” 在船上的于心杰看着那条日本的主力舰。虽然表面上冷静。嘴里地话语还着些不逊但是只有于心杰知道。实际上自己地后背已经湿透了。要知道一路上。于心洁一直都要担心那些日本人会不会对船队做什么。不过看到这一幕于心洁在紧张的同时。也放心地不少。 “还好!多亏老天爷保佑!这回雷曼船长赌赢了!在不然你我可都是民族罪人了早知道那十几条最好地货船就不从巴士海峡走了这一个大弯绕下来至少多花了几万元。哎!可。借!可。惜!” 当看到那条日本人地军舰一祖国的一旁伴航的时候原本提心吊胆的朱志允开口说到。同时为另外十几条船绕了条远道。为多花地钱在那里大叫着可惜。现在地朱志允当然不会提当时在雷曼要求走大隅海峡时是什么样地表现如果不是最后司马要求走这里地话。恐怕打死朱志允都不会答应走这么担着风险地航线。 “知道吗?日本人是在虚张声势如果他要没收这些商船。恐怕就不会只派一条金刚号过来也根本没有必要派金刚号。他们只需要派一些吨位不大地巡洋舰就可以让我们束手就擒。日本人之所以派金刚号这样的主力舰过来实际上是为了向你们中国人传递一个消息你们中国有的只(手机阅读)是商船。而他们日本有战列舰。也算是一种警告。” 雷曼向一旁地李兰森解释到当听到来地是一条主力舰的时候。雷曼就大至猜出了日本人的想法。无非是为了警告中国人而已 作为一个德国海军的军官看着远处的金刚号雷曼觉得德国和中国至少在这一点上很相似在海上都有一个海军强国阻拦着彼此只不过中国更虚弱。甚至都没有还手之力。 “可惜东京地官员们根本没有勇气也没有眼光。这条祖国号上装载地是中国人地希望。这船上地一千多名德裔美国人可不是一般人。这些人在美国可都是各个行业地精英。中国开始复苏了!” 看着全前进地船队吉冈范第自言自语说到。如果可以的话。吉冈范第更希望把这艘中国号击沉不是因为他现在是亚洲第一大船。而是因为船上地那些美国人这些美国人将会给中国人带去技术。而这恰恰是吉冈范第所忧心的。 在民团总部院内的训练场上。一辆车长接近6.眯车宽接近两米的大型汽车。吸引了人们地注意甚至于很就连附近站岗的民团士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