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序:危险驾驶 (第2/3页)
他做到了,就相当于聂卫平在围棋和跳棋两项国际比赛中都当了棋圣。这个目标,韩寒自称为大满贯,他以为自己随时可以做到,但在我采访过的其他车手看来,一定要竭尽全力阻止他做到。毕竟赛车是项高危险的体育赛事,不是绣花做文章,如果让这个从来不练车的家伙轻易就封了神,别人还混不混了? 韩寒曾经这样表述他的赛车理念:“赛车运动就是在cao控与失控之间寻找平衡点,谁把这根钢丝拉得最细,但是还不拉断,谁就赢了。”获得N4组年度总冠军的2009年是他完赛率最高的一年,而且最终的胜利来得也相当艰难,与他对阵的都是职业车手,这一点与体cao世界冠军莫慧兰、奎媛媛的赛车有本质的区别,后者只是赛车运动的爱好者,总是谦虚地请韩寒教练指点指点。 对于韩寒来说,得到《亚洲周刊》的肯定,对他的赛车成绩并没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只是能让更多的局外人意识到,他跟那些偶像型的80后作家确实不是一个档次的选手。开赛车,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当作家,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有多少富人?谁能记得清!那些家财万贯的人都叫什么名字?谁能说得出!这个财富榜用赚钱多少去衡量商人没有问题,但是用来衡量作家就实在太滑稽了。首先中国没有一个让作家凭借作品就可以衣食无忧的体制和环境,你当这是美国呢?写本畅销书就够你一生一世吃不完喝不完了!韩寒写了那么多书,本本畅销,但是办上《独唱团》,马上就阮囊吃紧。 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如果赚钱的本事便足以证明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那么王宝森肯定比孔繁森厉害。如果在大清朝搞这么个榜单,我相信和坤肯定能独占鳌头而曹雪芹名落孙山。那么韩寒到底是会赚钱啊、会赚钱啊还是会赚钱啊?韩寒当然会赚钱,也比较有钱,但是他的心思并没有完全都放在赚钱上,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不过,我一直不认为韩寒就没有郭X明富裕,一方面,写作之外韩寒还有其它赚钱的渠道,比如他是斯巴鲁车队和333车队的签约受薪车手;另一方面,他有朋友,有广泛的读者群,即是财富。从社会责任感方面来考量的话,韩寒的博客可以得到华人世界最大的认同,这个多少钱也无法买到。 研究韩寒,这一当今中国社会的独特风化现象,我们不能注意的是,他的三重身份总是在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韩寒出道以来,始终能够保持着大众的持续注意力集中,书差不多是一年一本,不写书的时候他就去赛车,既不写书也不赛车的时候,他写些被广泛分享的新狼第一博客。 单纯写作讲故事,我认为韩寒不及王朔,王朔是真正的京片子出身,贫嘴帮总舵主,而韩寒在构建故事框架的过程中经常改主意,除了最初的《三重门》之外,其它作品在贯彻传统文艺理论给小说的定义方面都有缺陷,这种写着写着就满嘴跑火车的情况直到2009年《他的国》问世才得到根治。“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每一个在大学中文系里混过的人都被告知,从前的小说都是这么写的,以“在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到“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束。而韩寒的小说从来不是这样,如果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话,绝非《光荣日》这一本,几乎每本都得算科幻作品,只有最后出版的《1988:我想跟这个世界谈谈》是个例外。读者看小说,毕竟不是读诗歌,不是有好的句子、好的桥段就可以满足的,必定还是要看情节的。这就像金庸与古龙的区别,金庸有最大历史背景之下的故事,侠客有招式,一出手就是“亢龙有悔”之类的,看得人心惊rou跳,而古龙净讲些“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虚招,打得云山雾罩,眨眼之间尸横遍野,但是人怎么死的可得你自己去想象,这么读着,当然很不过瘾。奇怪的是,韩寒的每一本书几乎都不会少于50万的起印数,这就很耐人寻味了,你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买韩寒书的人,看的是什么? 谁知道王朔现在在做什么?杨红樱又在哪里?无论他们的作品卖了多少册,拿了多少版税,中国的作家原则上都是“隐形人”他们的生活与作品是毫无关系的两件事。而韩寒与传统作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作为一名赛车手,七年来他始终是体育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是一个被报道者。 那么我们也就不必奇怪,为什么徐狼和刘曹冬开赛车比韩寒厉害,但是粉丝却没有韩寒多了,因为他们只是赛车手里跑得最快的,而韩寒是作家里面跑得最快的,那区别可大了! 一日写书,终身作家 而在不写作及不比赛的时候,韩寒对国计民生的格外关注及其草根立场为他赢得了更多的选票。几次著名的网络论战,也都是以韩寒的大获全胜告终,以至于很多不怀好意的人都想看看韩寒如果跟王溯掐上一架是个什么样子,然后产生了许多“地沟帮”的实习生。不幸的是,韩寒与王朔互相欣赏,没上套。韩寒甚至宣称,如果要他在博客里大战王朔,除非对方伤其家人抢其女人,但是,如果真到了那种地步,傻逼才忙着写博客呢! 在当今中国,一个人如果不反社会不反人民,还有什么帽子是最不能让人容忍的呢?那就是“为富不仁”而韩寒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怀和同情,让他始终与互联网上的芸芸众生站在一起,当他的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